2004年12月30日,四川省水电集团揭牌成立。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从无到有,由弱到大,由虚变实,走出了一条勇往直前的追光之路,书写了砥砺前行的辉煌篇章,结出了繁花似锦的累累硕果。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满怀激情与敬仰的心情,共同翻开“追光记廿——庆祝四川省水电集团成立20周年系列报道”的序章,本期主题“数说发展”。
这一串串数字,是四川省水电集团从萌芽到参天大树,从涓涓细流到江河湖海的壮阔征程。我们以数据为笔,以事实为墨,勾勒出水电集团二十年间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承载着无数水电人的汗水与智慧;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都是水电集团生命力与活力的最佳注解。它们记录了水电集团创新与突破的每一个瞬间,见证了我们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此刻,让我们共同开启这段“追光记廿·数说发展”的旅程,见证荣耀,启迪未来,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下一个更加灿烂的二十年!
数说发展之一:从80.95亿元到393.59亿元
80.95亿元:由四川省水电集团承接的四川水利电力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放到全省地方电力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
393.59亿元:截至2024年,累计投放的电网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资金总额。
历经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农网完善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农网巩固提升工程,从跨越海拔5050米雀儿山山口的“柯洛洞-马尼干戈”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到电力扶贫示范项目“昭觉县(悬崖村)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从横卧涪江之上的电航工程“冬瓜山电站”到实现四川省属电网220千伏变电站建设零的突破的“合江县220千伏龙潭变电站”;从全面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到提前半年完成责任区内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
20年来,总计投放电网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资金393.59亿元,初步形成川南以宜宾片区为主、川东以达州片区为主、川西以凉山片区为主、川北以平武青川为主的4个区域电网格局。
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水电集团在农网建设领域深耕细作、硕果累累的辉煌历程。从20年前的80.95亿元初始投入,到如今已累计投放高达393.59亿元的资金,这一跨越式的增长,实现供区电网从薄弱到坚强的蜕变,彰显了水电集团对改善农村电力基础设施、促进乡村电气化的坚定承诺,更是对“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有力响应和实践。
20年来,四川省水电集团以不懈的努力,将曾经偏远落后、电力供应匮乏的农村地区,逐步转变为电网覆盖广泛、供电稳定可靠的现代化新面貌,有效解决了农村用电难的问题,在点亮千家万户、照亮乡村的夜晚的同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多元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实现农村电网与主网架的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80.95亿元到393.59亿元的华丽蜕变,不仅是水电集团农网建设成效的生动写照,更是水电集团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精神的真实体现,在为全国农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样本的同时,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有地方电力企业服务国家大局、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数说发展之二:从0家到46家
0家:四川省水电集团成立之初,旗下没有参控股公司。
46家:截至目前,四川省水电集团已拥有46家参控股公司,其中全资公司8家,控股公司22家,参股公司16家。
四川省水电集团历经多年砥砺奋进,实现了从零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从最初的初创阶段逐步发展成为拥有46家参控股公司的大型国有企业,这一发展壮大过程始于产权改革。
2005年,水电集团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分赴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和川中各市(地、州)县(市、区)开展产权改革工作。然而由于各地认识不统一,各方疑虑多,改革异常艰难,进展十分缓慢。水电集团向省政府草拟上报了《关于省水电集团运作与发展及农网资产处置的实施方案》,也就是后来省政府批准印发的川府发〔2007〕15号文件,对地方电力产权改革的“重大意义、行权宗旨、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运作模式、重组方法、让利政策、发展措施、组织领导”等重大事项作出了详尽规定,制定了“投资在当地、发展在当地、纳税在当地、就业在当地、统计(GDP)在当地”五大让利政策,从而解除了当地政府、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克服了初期的重重困难与挑战。随着2005年8月8日原四川省水电集团宜宾长源电力有限公司(现四川能投宜宾市叙州电力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实现了全省地方电力企业产权改革零的突破。
四川省水电集团对控股的地方电力企业所在地政府承诺做到“五不变两保证”:即独立法人地位不变,税收解缴关系不变,现有供区不变,项目法人不变,农网还贷征收主体不变;保证不挪用下属企业资金,保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电能保障服务。由于充分照顾了地方利益,经过艰辛谈判和努力,屏山、高县、兴文、资中、昭觉、开江、三台、青川、万源等县级地方电力公司先后加入,完成了资产确权重组,掀起了地方电力产权改革的新高潮。
在稳固电网主业的基础上,四川省水电集团秉持“长短结合、主辅并举”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板块,包括电力承装修试、电源开发、综合能源、金融、信息科技、地产等领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了四川能投所属电力开发集团、建工集团、金鼎产融集团、新城公司成长发展的基础。
除了发展实体企业,水电集团还积极开拓资本市场,成为西昌电力和广安爱众两家上市公司的第二大持股股东,也是达州电力集团的第二大股东。通过整合宜宾片区优质资产成立四川能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登陆香港H股的内地电网公司,是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中第一家首发上市企业。
如今,四川省水电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46家参控股公司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其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壮丽画卷。
数说发展三:从18人到10685人
18人:四川省水电集团第一批员工人数。
10685人:截至目前,四川省水电集团职工人数(含四川能投发展和金鼎集团)。
四川省水电集团从“一块牌子、一枚公章、一纸公文”和18名员工起家。水电集团成立之初,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起家之艰辛可见一斑。几经周折,租赁了原成都市帝殿宾馆两层客房作为办公场地。首批18名职工则是从省水利厅、省地电局抽调来参与开业相关准备工作。
2005年1月18日,天清气朗,春阳高照,18位同志列队升旗,鞭炮齐鸣,在办公主楼前正式挂上“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共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两块牌匾。时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家清主持挂牌仪式,时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张忠孝进行了简短致辞,18人组成的四川地方电力产权改革首支“联合舰队”,秉持“情系大众、回报光明”的初心,自此扬帆启航。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历程中,人才始终是推动企业前进的第一资源。四川省水电集团深刻认识到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将人才战略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致力于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多层次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精心布局与不懈努力,已成功建立起包括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内的三支核心人才队伍,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为四川省能源电力行业的重要企业,水电集团深知技能人才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实施“技能强企”战略,着力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水电集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多个环节,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职工搭建技能展示平台,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国家级、省级等技能大赛,举办内部技能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荣获省级竞赛奖项79项,14人荣获省级以上技能大师、技术能手、优秀工匠等称号;在基层公司大力推行“师带徒”学习模式,通过一对一传承技艺和经验,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依托“蒋成永电能计量技能大师工作室”、“王俊岗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省级大师工作室,为员工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不断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将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从初创时的18名职工,到如今拥有10685名职工,培育了数量众多的优秀管理人才、技能工匠、技术能手等,他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省水电集团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阔步前行。
从初创时的蹒跚学步,到如今行业内的稳健领跑。到2024年底,资产总额近900亿元,增长约8倍;营业收入超130亿元,增长约54倍。这些数字,诠释了“坚持与超越”的真谛。这20年,是市场规模从点到面、从区域到全川的飞跃;是农网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华丽转身;是企业社会责任从默默耕耘到广受认可的深刻体现。从经济指标的稳步增长,到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从企业文化的深度培育,到四向发展的广泛拓展,每一步都是对这段非凡历程的深情回望与致敬。
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趟“追光之旅”中,不仅回顾过去,更要展望未来。对于始终心怀梦想、勇于探索的水电人而言,20周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前方还有更加广阔的天空等待我们去翱翔,更加辉煌的成就等待我们去创造。
追光记廿,数载风华,启航新程。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续写四川省水电集团更加辉煌的明天!